English

划时代的腾飞

1999-02-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那时我在发射中心任试验参谋,有幸参加了这一光荣任务……

那年仲春,清明刚刚过去,发射中心远处的山顶还残留着皑皑白雪,近处的山坡早已是绿草如茵。卫星发射场的旁边,山泉汇成的小溪,欢快地奔向前方,巍巍的发射塔架,拥抱着“长征3号”运载火箭整装待发。火箭顶端就装载着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

4月8日午后,进入发射工作程序,人们各就各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场坪上有许多人,塔架上有许多人,山底的洞子里也有许多人,他们要对卫星、火箭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

傍晚,太阳刚刚下山,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群山被夕阳的余辉撒上了一层金光,雄伟的发射场显得分外壮观。一会儿,天色暗下来了。发射塔架上的工作平台逐渐打开,场坪和塔架上的人已稀稀拉拉。

最后一个人也撤走了,偌大的发射场坪上一下子寂静起来。乳白色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威风凛凛地挺立在发射台上,安放在火箭顶上的通信卫星,宛若飘然欲飞的仙女,准备奔向那3万公里以外广袤无垠的星空。

“一分钟准备”的口令下达以后,电子计算机启动了发射自动点火程序,闪烁着绿色数码的倒数计数器在一秒一秒递减着。洞子里的发控显示屏上,不断显示出一排排汉字:“总转电好”、“电缆摆杆好”、“卫星状态好”……

在同一分钟里,指挥大厅显示屏上的发射流程显示板上亮出同样的汉字,指挥员们坐在大型彩色屏幕前,注视着发射场,注视着各种状态显示板。

在同一分钟里,首都北京国防科工委指挥所,显示着同样的汉字,高层决策者们沉着、冷静地期待着。

在同一分钟里,分布在全国各地和海上的数百台光学、无线电遥测、雷达设备都严阵以待。

在同一分钟里,参加研制、试验的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都屏住呼吸,默默地祝福自己能圆满完成任务。

在同一分钟里,发射中心的家属、子女,以及成千上万的人们翘首以待,盼望着火箭升空那划时代的腾飞。

……

随着起飞零秒的到来,时统分信号触发器送出最后一个脉冲信号。“轰……”,火箭从发射台上升起来,扶摇直上,刺向苍穹,庞大的火箭尾部喷射着数十米桔红色的火焰,发出震耳的轰鸣,整个山谷都在抖动。

……火箭逐渐倾斜,开始程序转弯,划出一条明亮的曲线,朝东南方向的天空飞去。慢慢地,火箭变得越来越小,逐渐变为一个亮点,悄然钻进云层,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光学跟踪正常!”

“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跟踪正常!”

“火箭飞行正常!”……

调度电话里,不断传来各地测量台站和太平洋上跟踪测量船发回的火箭飞行状态的报告。指挥大厅的大屏幕电视上,出现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到太平洋地区的彩色地图,地图上有一条红色的火箭理论轨道曲线,一条黄色的曲线正沿着图上红色的曲线向前延伸,它是火箭的飞行轨迹。人们看到,两条线几乎重叠在一起,这表明:火箭飞行和理论轨道相吻合。

火箭经过20多分钟飞行,已经接近太平洋赤道上空卫星轨道的入轨点。

“星箭分离”

“卫星起旋”……

卫星进入了预定的大椭圆转移轨道,发射成功了!

发射场到处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航天城”沸腾了,人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不少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至此,在地球静止轨道上,有了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